艾灸
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,其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,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,能够快速开通人体的经络,加速血液循环,起到扶正祛邪的目的。
通过其温经散寒、行气活血、温阳补虚的作用,长期施灸可疏通经络、驱寒祛湿、排除毒素,增强新陈代谢,改善内分泌,全面调理,增强病人体质,整体改善病情。
艾灸适应症
01
亚健康人群:
压力大、孤独、抑郁、心烦气躁、失眠、头疼、眩晕、脑力早衰、耳目失灵、易疲劳、长期在冷气室工作的人群,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人士。
02
阳虚寒症人群:
风湿、类风湿、及颈肩腰腿痛、腰椎间盘突出、颈椎病、肩周炎等寒邪入侵人群;产后风的女士,怕冷、怕风、出虚汗,关节疼痛,遇冷遇风疼痛症状加重,夏天也想保暖的阳虚者。
03
三高人群:
高血脂、高血粘度、高血糖、胆囊炎,胆结石及心脑血管等疾病人群。
04
有肝病或前列腺疾病的男性:
酒精肝、脂肪肝、阳痿、早泄、疝气、不育症前列腺肥大增生、小便不利、前列腺炎等疾病。
05
妇科炎症及宫寒类疾病:
阴痒、阴痛、阴道炎、宫颈炎、盆腔炎、带下病等妇科炎症及生殖器疱疹;痛经、闭经、症瘕包块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、不孕症;女性宫寒阴冷,闭经痛经等血瘀寒症。
06
肠胃疾病患者:
胃肠功能紊乱,胃寒胃痛,胃酸过多,胃下垂,胃胀,便秘,泻痢等其它多种身体不适症状。
夏季艾灸五个穴位,有效改善虚寒体质
01
大椎穴
大椎穴本身属于督脉之穴,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,故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,再加上汇聚了手足三阳经,这六对阳经运行着人体后天的阳气,温养人体周身。故大椎被称为阳中之阳 。它被誉为人体小太阳,灸一穴可通七经。
02
命门穴
命门是我们人体生命之门,先天之气蕴藏之所在,也是生命的根本。在临床上,命门火衰,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,下利清谷或五更泄。男子早泄,女子宫寒不孕,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,所以要长灸大椎穴和命门穴,可以提高督脉之阳气。
03
神阙穴
它位于人体的腹中部其中央。灸神阙有沟通上下之功效,联系任脉之上下,而且灸神阙穴还可以调理胃肠的疾病,妇科疾病,生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疾病,所以阳虚体质灸神阙穴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。
04
足三里穴
足三里是一个强身健体的长寿穴。俗话说,若想身体安,三里常不干。这个常不干,就是指用艾条熏灸这个穴位,使该处的皮肤起水泡,又称为灸花。有关研究发现,常艾灸足三里这个穴位,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情况,刺激消化液的分泌,从而增强消化的功能!
05
涌泉穴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肾出于涌泉,涌泉者足心也。” 意思是说: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,来源于足下,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。所以,涌泉穴在人体养生、防病、保健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。
如果时间充足,五个穴位可以循序渐进灸完,按照从阳到阴的顺序,坚持艾灸,趁着这个夏天改善你的寒凉体质。
艾灸治疗的注意事项
1、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,同时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。
2、艾灸后短时间内不要洗澡,艾灸完毕,全身毛细孔打开,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凉。
3、艾灸后要喝些温开水。有助排泄汗液,补充水分。
4、做灸期间饮食注意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,不要食用寒凉性食物,比如海鲜、冷饮、凉性水果等。
5、艾灸完,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,属正常现象。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,可稍事休息,避免劳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