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案记录
患者姓名: 高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2002年11月
就诊日期:2022.4 初诊
主诉:右侧面部不适20余天。
现病史:患者20余天前因感受风寒出现右侧面部不适,于本院诊断为面神经炎,予牵正散等药物治疗,未见明显好转,为求进一步中医外治治疗,入住我病区。入院症见右侧面部不适,抬眉困难,右侧眼睑闭合力量欠佳,右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,口角向左侧歪斜,鼓腮漏气,纳眠可,无头晕头痛,无恶心呕吐,无肢体活动不利及言语障碍,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,纳眠可,二便调。
既往史::既往体健,否认冠心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史,否认肝炎、结核等传染病史,无外伤、输血史,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,预防接种史不详。
过敏史:无
辅助检查:神志清,精神可,伸舌居中,右侧表情肌瘫痪,右侧额紋消失,右侧眼睑闭合力量欠佳,右侧鼻唇沟变浅,右侧鼓腮漏气,嘴角歪向左侧。
中医诊断:口癖(面瘫)
证候诊断:风痰阻络证
西医诊断:面神经炎
治 法:祛风除湿,化痰散结,活血通络
处 方:(1)普通针刺日1次,取穴:百会、阳白(右)、太阳(右)、头维(右)、攒竹(右)、下关(右)、迎香(右)、人中、地仓(右)、翳风(右)、足三里、丰隆、阴陵泉、三阴交、太冲。以祛风通络,疏调经筋。(2)中药予牵正散加减,以活血通络,清热化痰,整方如下:
红花10g 大青叶10g 制白附子10g 白术10g
鸡血藤10g 甘草6g 地龙10g 泽泻15g
葛根10g 金银花15g 姜半夏15g 炒僵蚕10g
黄芩10g 木香10g
心得体会:《内经·调经论》:“卒口僻,急者目不合,热则筋纵,目不开”。患者身形肥胖,素体痰湿较重,在外感受风寒之邪,乘虚侵袭脉络,以致经气阻滞,经筋失养,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,发为口僻。治未病干预方案:1.生活起居调摄:顺应四时,饮食均衡,注意保暖,避免阴冷潮湿环境,避免冷空气侵袭头面部及耳后。2. 体质状态调理:患者体胖肢体沉重、舌胖、脉沉缓,属痰湿体质,饮食当以清淡为原则,可选山药薏米粥、小米赤豆粥等药膳。3.功能锻炼:传统中医导引如太极拳疗法,能够使气血畅通,减少风、寒、湿邪气对面部的侵袭,降低面神经炎的发生率。面部保健操如抬眉皱眉、耸鼻、闭眼、示齿训练等,有助于预防患者面瘫的加重,促进诸症恢复。
签 名:
年 月 日
医案记录
患者姓名: 张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1996年3月
就诊日期:2022.7 初诊
主诉:项背部疼痛3年余。
现病史:患者3年前因劳累出现颈项部疼痛,于当地医院行针灸治疗效一般,劳累后加重,休息后略减轻,为求进一步中医外治疗法,遂收入我病区。刻下症见:项背部疼痛,偶有头晕、头痛,遇寒劳累及伏案工作时症状加重,夜晚入睡时加重,晨起缓解,无恶心呕吐,无心慌胸闷,纳眠可,二便调。
既往史::既往体健。否认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病史。否认其他重要病史。否认重大外伤史,否认输血史,否认肝炎、结核等传染病史,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。
过敏史:无
专科检查:颈椎曲度变直,C5、C6双侧椎旁压痛(+),臂丛牵拉试验(-),椎间孔挤压试验(-),旋颈试验(+),击顶试验(-)。双上肢浅感觉正常。双侧肱二头肌腱、肱三头肌腱、桡骨骨膜反射正常。双侧霍夫曼征(—)
中医诊断:颈椎病(项痹)
证候诊断:血瘀气滞证
西医诊断:颈椎间盘突出
治 法:舒筋活血通络
处 方:(1)普通针刺:C2-C7夹脊穴、百会、四神聪、太阳(双)、肩井(双)、肩外俞(双)、肩中俞(双)、风池(双)、天柱(双)以疏通颈肩部气血;(2)温针: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,选用双侧:C4、C6颈夹脊、肩外俞(双),待艾柱自行燃灭后取下并出针;(3)隔物灸法用隔药饼灸,取穴双侧:肩井、天宗、肺俞以温通经脉;(4)颈椎磁共振检查结果待回示,血常规、肝功肾功待查;(4)中药予身痛逐瘀汤加减,通经活血止痛,方药如下:
陈皮10g 当归15g 红花10g 桂枝10g
鸡血藤15g 地龙10g 川芎10g 甘草6g
茯苓15g 黄芪15g 泽泻10g 葛根15g
羌活15g
心得体会:病位在颈项及肩背部,患者因反复劳累,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则致精血不达颈项及肩背部;精血不能濡养五体,故肢体麻木,气血不通故疼痛,见为气滞血瘀之象,发为本病。气血调畅,经脉通达,《灵枢·本脏》曰:“经脉者,所以行血气而荥阴阳,濡筋骨,利关节者也......血和则经脉流行,荥敷阴阳,筋骨劲强,关节清利也。”故治疗以补气活血,通络止痛为主。
签 名:
年 月 日
医案记录
患者姓名: 石某 性别: 男 出生日期:1978年7月
就诊日期:2022.9 初诊
主诉:记忆力减退2月。
现病史:患者2月前在家中突然昏迷,于淄博市中心医院就诊,行CT检查,确诊为“蛛网膜下腔出血”,行“动脉瘤栓塞术”,经系统治疗后,恢复尚可。今为求系统进一步中医外治治疗,遂收入我病区。刻下症见:记忆力减退明显,神志清,精神一般,视力下降,视物模糊,四肢活动尚可,无语言謇涩,无饮水呛咳,纳差,眠可,二便调。
既往史:既往体健,否认糖尿病、冠心病病史。否认其他重要病史。否认重大外伤史,否认输血史,否认肝炎、结核等传染病史,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。
过敏史:无
专科检查:神志清,精神一般,查体合作。额纹对称,眼裂等大,眼球运动正常,无震颤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存在,角膜反射正常。双侧鼻唇沟对称,伸舌正中。吞咽反射正常。四肢肌力正常。
中医诊断:中风病
证候诊断:气虚血瘀证
西医诊断:脑出血后遗症
治 法:益气活血,通经活络。
处 方:(1)普通针刺:头部:百会、印堂、太阳、风池、廉泉,双侧肢体:曲池、 手三里、外关、合谷、血海、足三里、阳陵泉、丰隆、三阴交、阴陵泉、悬钟、太溪、太冲,祛风通络,疏调经筋,每日1次,留针30分钟。针刺可疏调全身经络气血,祛风通络。(2)隔物灸:肺俞、脾俞、肾俞、气海、关元以散寒除痹,每日1次。(3)手指点穴:百会、双风池、双完骨、双太阳、双足三里、神阙,舒筋通络,益气止痛。(4)中药予补阳还五汤加减以益气活血,整方如下:
地龙10g 桂枝6g 红花6g 茯苓15g
赤芍10g 党参15g 川芎10g 甘草6g
泽泻15g 陈皮15g 鸡血藤6g 当归10g
黄芪15g
心得体会:本病病位在脑,阴阳失调,气血逆乱,直冲犯脑,患者由于久病、体质虚弱,气血亏损,脑脉失养,气虚则运血无力,血流不畅,导致脑脉瘀滞不通,发为本病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篇》云:“虚风之贼伤人也,其中人也深,不能自去……”气血虚弱不足,脉络空虚,风邪乘虚而入,阻滞气血,外风引动内风,则内生燥热,速发于一旦。治未病干预方案:1.提高认知,做好宣教工作:提高患者对中风病诊治、预防、危险因素的认识尤为重要。2.生活起居:病室宜安静整洁,起居有常,慎避外邪,注意安全,保持大便通畅,防呛咳窒息、防跌倒坠床、防烫伤等意外。3.饮食、药膳调理:气虚血瘀证的饮食以益气、健脾、通络为主,如:香菇、白菜、丝瓜、木耳、山楂等,食疗法可用黄芪粥、山药薏仁粥、莲子粥。
签 名:
年 月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