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
每月心得
起止时间: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
继承人姓名 | 指导老师姓名 | 李勇 | |
本月跟师临证(实践)主要病种(内容): 《针灸大成》中对情志病证治思路
| |||
本月跟师心得体会(要求理论联系实际,不少于1000字。可附页) | |||
情志疾病包括五脏之神、魂、魄、意、志失摄所出现的诸多病症,包括现代心理学所说的癫痫、抑郁、焦虑、精神分裂症等诸多疾病,还包括失眠、胸闷、心悸等诸多症状。《针灸大成》卷八“心邪癫狂门”,“心脾胃门”、卷九“治症总要”及其后的“医案”中有散在的内容,记载了历代医家使用针灸等治疗情志疾病的经验与学术特色。 与心相关的经络中,《针灸大成》主选心经、三焦经、肾经、膀胱经、心包经、督脉经络。心经循行“脉起心中,出属心系,下膈络小肠;其支者,从心系,上侠咽,系目系……”;三焦经循行“入缺盆,布膻中,散络心包,下膈,遍属三焦……”;肾经循行“从肾上贯肝膈,入肺中,循喉咙侠舌本;其支者,从肺出络心,注胸中……”;膀胱经循行“其直行者,从巅入络脑,还出别下项,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,入循膂,络肾属膀胱……”;心包经循行“脉起胸中,出属心包,下膈,历络三焦……”;督脉循行“脉起下极之腧,并于脊里,上至风府,入脑上巅……”。 在临证取穴上以心经神门应用最广,重视心经、心包经及督脉、膀胱经,选取腧穴具治疗情志疾病之效,且多为募穴、原穴、八脉交会穴、五输穴等特定穴,同时配合三焦经、肺经等。如心痛取穴:曲泽、间使、内关、大陵、神门、太渊、太溪、通谷、心俞、巨阙,其中曲泽与间使为心包经合穴与经穴;大陵为心包经原穴;内关为络穴,八脉交会穴,通于阴维脉;神门为心经原穴及输穴;太渊为肺经输穴,原穴及八会穴之脉会;太溪为肾经原穴及输穴;足通谷为膀胱经荥穴;心俞为膀胱经心之背俞穴,巨阙为心之募穴,可见取穴皆为特定穴。喜哭取穴:百会、水沟,二均为督脉腧穴,“入脑上巅”以醒脑开窍,振奋阳气,有升阳解郁之效,由此可见,重视督脉百会、水沟。又如卷九“治症总要”中健忘失记取穴:列缺、心俞、神门、少海。问曰:此症缘何而得?答曰:忧愁思虑,内动于心,外感于情,或有痰涎灌心窍,七情所感,故有此症。复刺后穴:中脘、三里。该处取穴以心经腧穴为主,重视后天脾胃,后又取穴中脘、三里以健脾化痰,补益脾胃,且有为何患病的病因病机分析,简明扼要。又如卷九“治症总要”中五痫等症取穴:上星、鬼禄、鸠尾、涌泉、心俞、百会;马痫取穴:照海、鸠尾、心俞;风痫取穴:神庭、素髎、涌泉;食痫取穴:鸠尾、中脘、少商;猪痫取穴:涌泉、心俞、三里、鸠尾、中脘、少商、巨阙。可以归纳出取穴以鸠尾、心俞、涌泉腧穴为主,鸠尾为任脉的络穴,心俞为膀胱经心之背俞穴、涌泉为肾经井穴,上星、神庭、素髎、百会等均为督脉腧穴,督脉为阳脉之海,膀胱经在巅“入络脑”,均突出培补阳气的重要性。
签名: 年 月 日 | |||
指导老师批阅意见(不少于100字):
签名: 年 月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