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淄博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

健康热线:

0533-6433159 0533-3174036

宋庆江专家工作室——从“气虚瘀毒虚”辨治肺小结节

发布日期:2024-09-24 阅读:0

     

有研究显示,在健康人群的常规查体中,有12.2%~19.4%的人群行肺CT检出肺结节。目前肺小结节的诊治是肺系病临床的重点及热点问题,中医药治疗肺小结节有独特优势,可从整体角度与个体化角度进行辨证施治。本文主要阐述中医学对肺小结节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。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肺小结节的病因病机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

肺小结节的形成是一种渐进性的过程,属于肺部慢性疾病。肺小结节的发生发展以机体正气不足为基础,感受外邪或诱发伏邪,或内伤于饮食、情志等导致脏腑失调,气血失和,津液失布,产生瘀血、痰浊等病理产物,搏结缠绵,沉着于肺,久渐成积。故在肺小结节的形成过程中,内外兼病,多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,相互搏结,遂化有形之物成结成块。


图片



气之于肺小结节


肺气,乃一身之气布散于肺者。肺居高位,为娇脏,易先受邪。若肺气虚弱,邪气侵袭,扰乱气机运行,肺气不能正常宣降,抗邪祛邪能力下降。若外邪未及时祛除,则可经皮毛内侵于肺,由表及里,由外及内,日久进一步损耗肺气,使肺气渐虚。此阶段临床未见明显症状,肺小结节也尚未凝其实形。


图片



痰之于肺小结节


“百病皆由痰作祟”。人体诸多复杂病证皆与痰有关,肺小结节亦然。痰邪的产生与多脏腑密切相关,但究其常者,与脏腑功能失调,气机紊乱最密切。痰气互病,互为因果。


图片



瘀之于肺小结节


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曰:“肺朝百脉。”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了肺为生血之脏。血瘀、血虚,均为肺小结节的潜在致病因素,正如《医林改错·方叙》中所述:“气无形不能结块,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”。血行不畅,内阻气机,亦会加重津液的停聚。津液内停,又反过来加重气滞与血瘀。气滞、痰邪、血瘀三者相互转化,胶着不解,难缠难舍,痹阻于肺络,形成有形之邪,可见肺小结节之貌或在此前的基础上形态、密度、大小、内部结构等发生改变。


图片



毒之于肺小结节


《古书医言》曰:“邪者,毒之名也。”毒伏于肺,侵害肺脏内在,使肺部有形之质受损,进一步影响肺的生理功能,气血津液失调加重。痰、瘀、毒三者相互依附,相互为病,损伤人体正气,可进一步使肺小结节大小、形态、边缘等出现恶化征象。


图片



虚之于肺小结节


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以人体正气不足为基础。正气不足无力抵御邪气,邪气侵犯人体伤人于内,导致肺气不足或者肺气不利,失于宣降,则病理因素逐渐产生,肺小结节也逐渐成形。




图片
图片
图片

QINGMING

辨证论治

图片
图片
图片




图片



气足不郁则疾不生


1 补益脾肺

小结节起病隐匿,始于无形之气。所以在该病初始阶段,首当治气,在补益肺气的同时可以适当配伍山药、白扁豆等调补脾胃之品,有利于正气充足,坚实基础之本以助肺气。

2 调和肝肺

肝肺是调节人体气机升降的重要脏器,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,都可导致肝失左升,肺失右降,气机怫郁。若有气机不调者,在宣降肺气的同时,适当运用疏肝理气之品,使肝气疏泄得当,不失其职,与肺气宣降相得益彰。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,适当配伍理气健脾之品,有助于恢复机体气机之升降。但畅达气机的同时,不可过于迅猛,同时防止用药过于辛燥,以免耗气伤阴。


图片



津行血运则化其形


津停与血瘀可贯穿于肺小结节形成的始终。因此在肺小结节的治疗过程中,要注重改善机体内的痰瘀状态,化痰祛瘀散结贯穿于治疗的始终。化痰祛瘀之法配伍理气之品,使气顺痰化瘀消。在活血化瘀时,加用补血之品,取其补血活血之意。
图片



拔毒除邪则防其恶


化痰解毒、祛瘀解毒是拔除肺毒与治疗肺小结节的重要治疗方法。肺小结节恶变后,热象明显,此时需结合清热解毒之品。在拔除肺毒的过程中,可适当加入养阴、益气之品,一则可扶正解毒,二则可防毒深入,继续传变。










参考文献

王娜,卢绪香,张伟.从“气痰瘀毒虚”辨治肺小结节[J].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,2022,46(04):450-453.



鲁ICP备05037268号-1 | Copyright by©2023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信息中心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