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发育迟缓知多少
儿童运动发育迟缓(motor mental retardation或 delayed motor and mental development),又称精神运动发育迟缓。常用来描述运动或智力技能的落后,达不到正常发育里程碑所要求的内容。儿童多由脑损伤引起。
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常于婴儿期出现,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于正常婴儿,如3个月了头竖不起来,6个月了仍不能翻身,不会用手抓东西。此时期运动发育迟缓的预后可以是正常,但更多是脑瘫、智力低下等疾病的早期表现,如果婴儿期出现了明显的运动异常,如四肢僵硬、某个肢体不会动,或到了幼儿期运动发育迟缓仍无明显改善,可能存在终身运动异常。
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主要临床表现及伴随障碍
尽管原因不同,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最主要的特征是运动方面的明显损害,表现为明显的运动迟缓:如行走、爬行、独坐方面落后,采用标准化运动技能测验评定发现其技能低于其年龄期望值2个标准差以上。
婴儿运动发育迟缓常不易被发现,而错过关键的治疗时间。对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小儿出现以下任何表现应引起父母及保健医师的注意,并积极请有经验的儿科医师诊断,并尽早接受儿童康复医师的训练指导。
对于发育迟缓患儿开展的治疗方法有:功能训练、作业治疗、吞咽障碍治疗、语言康复治疗、认知训练、推拿按摩中医理疗、针灸、电针等等。
1.功能训练:
使发育迟缓患儿能够享受正常的生活、参与社会活动、促进患儿正常的运动发育和精神神经发育、防止患儿畸形的固定、抑制患儿异常的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、改善大脑功能,协调大小脑运动功能及小脑前庭系统功能,能较快的站立行走起来而且姿势协调、改进大脑神经功能:包括视听、平衡、语言、咀嚼、吞咽、颈肩部活动等、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:阻断其病理反射,建立新的条件反射,提高运动协调能力。
2. 作业疗法:
发育迟缓的作业治疗是在一定的环境下,以感觉、运动、认知和心理技巧为基础,针对患儿在自理、游戏、上学三个方面的功能表现进行训练,以解决生活、学习及社交中所遇到的困难,取得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适应性。因此,发育迟缓的作业治疗领域相当广泛,包括姿势控制的发育,手功能的发育、移动、感觉统合、感知与认知、心理和情感,进食和口运动功能、自理和独立性、书写、游戏等方面。
3.语言训练:
语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,恢复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。其语言治疗的原则是尽早开始,早期干预、早期治疗,为患儿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。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,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个患儿制订具体的训练计划和康复目标。定期开办家长培训班,家长的密切配合是运动发育迟缓患儿语言康复的重要保障,使患儿在任何时候、任何环境下,逐步确立语言表达的意识。通过综合、系统的语言训练,使患儿语言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改善和提高。
4.感觉统合训练
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。指机体在环境内各效利用自己的感官,以不同的感觉通路(视觉、听觉、味觉、嗅觉、触觉、前庭觉和本体觉等)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。
1)针对2-9岁儿童以游戏的形式利用各种教具进行感觉统合训练
2)训练对象包括
感觉统合失调,身体协调性障碍,身体发育迟缓,注意力缺陷、自闭症倾向,情绪障碍、孤独症倾向,心理行为问题等
3)训练内容包括
感觉刺激,前庭觉刺激、触觉刺激,视听刺激、本体觉刺激、注意力强化、矫正异常行为
5.构音障碍训练
1)适应症:损伤所致的麻痹性构音障碍
2)评价与分析:构音相关障碍的评估与分析
3)选择训练:
重度障碍者:呼吸训练,下颚训练、舌训练、唇训练、软腭训练、简单发音训练、交流辅助应用。
中度障碍者:呼吸训练,下颚训练、舌训练、唇训练、软腭训练。
6.认知和精细训练
1)工具:儿童手抓板,形状认知板,益智积木,盆智拼图,木插板,铁插板,手功能组合训练箱,手功能基本日常生活训练,部分沙盘用具,书籍。
2)适应症:发育迟缓、认知障碍、协调障碍
3)训练方法:手部精细动作训练、协调性训练、行为能力训练。
还有认知训练、推拿按摩、中医理疗、针灸、电针等多种训练方法相结合。
家长和医生应对有高危因素的婴儿高度重视,定期到医院的儿童保健科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发育迟缓儿童。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运动发育及智能发育,如有异常情况应尽早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