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淄博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

健康热线:

0533-6433159

2022医案记录

发布日期:2023-04-08 阅读:0

日期

2022年3月4日

跟师笔记内容

(包括指导老师面授的系统论述或只言片语;指导老师的典型案例;继承人应用老师经验的诊治案例;与老师的讨论内容;继承人的自身体会等。)

患者,男,26岁,202224日就诊。主诉:打喷嚏、鼻流清涕10年。现病史:患者10年前常用冷水洗头,后于晨起或受凉后出现打喷嚏、鼻流清涕等症状,冬夏皆发,冬重于夏,迁延不愈,间断发作。近5年来,患者曾多次服用中药治疗,如麻黄附子细辛汤、小青龙汤、真武汤、附子理中丸等温阳散寒之品,补中益气汤、香砂六君子、御寒汤等健脾益气之品,桂枝汤等调和营卫之品,以及甘草泻心汤、葛根芩连汤等调和寒热之方,虽治疗时有效,但均未能治愈。刻下症:晨起受风、平时受凉、闻到刺激性气味时打喷嚏、流鼻涕,鼻涕清稀如水状,专注工作时症状消失,晨起痰多,有时痰里有血丝,怕冷,不易出汗,纳眠可,喜饮温水,大便黏腻,每日1次,小便正常,舌红,体胖大,苔薄黄腻,脉沉缓有力。西医诊断:过敏性鼻炎。中医诊断:鼻鼽(脾肾阳虚,湿热内结)。治则:温补脾肾,升清降浊。取穴:关元、中极、中脘、膻中、人中、印堂、百会。操作:嘱患者排空小便,取仰卧位,关元、中极、中脘针直刺3-5cm;膻中取向上平刺11.5cm;人中取向上斜刺11.5cm,人中穴行针以眼眶湿润为度;印堂取向下平刺0.50.8cm;百会向后平刺0.50.8cm。行针得气后,将2cm长的艾柱放置于关元、中极、中脘穴的针柄上点燃,行温针灸,针下铺纸板防止烫伤,30min后出针。每周治疗5次。加减治疗1个月余,诸症痊愈。

李勇主任分析:过敏性鼻炎遗传因素和过敏体质因素有关,一般春秋多发。过敏性鼻炎属中医“鼻鼽”“鼻渊”等范畴,病因病机为外邪侵袭肌表,营卫不和;或内伤脏腑气血,阴阳失调,导致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,兼夹外邪侵袭。治疗应祛邪与扶正兼顾,急性起病者多由外邪侵袭为主,多以清火、祛风、保肺为主,稍佐扶正;慢性发病者多由内伤导致,应根据脏腑、气血、阴阳辨证施治。患者患病日久,外邪留导致内伤真阳。起病初期因起居不慎致头部受凉,头为诸阳之会,凉水沐之日久则伤及后天肺脾之阳,更伤及先天下元真阳。患者虽曾服补益肺、脾、肾阳气之药,但阳伤日久,后天之阳易复,先天真阳难生,所以久治不愈。“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。”选取任脉的关元、中极穴以温肾壮阳、培补元气,两穴均为募穴,可发挥阴病治阳的优势,此二穴也是肝、脾、肾经的交会穴,可以起到一穴多用的作用。先天之阳不能速生,后天之气宜当急固,所以取中脘、膻中穴促进脾胃  化水谷,生发精微,以发挥卫外功能;两穴为募穴和  会穴,中脘为腹会,膻中为气会,后天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,输布至膻中,由 膻中入血分,随血液周流全身。百会位于颠顶,又称 “三阳五会”,针之 可开 阳气。人中 称水沟,此穴对应龈交穴,龈交穴为任督二脉交汇之处,针刺此穴可以通调任督,沟通人身上下、前后气机,为通补的要穴,因此针刺人中穴可起到一针两穴的作用。印堂为治疗鼻病的要 ,主鼻塞、鼻渊、鼻衄等疾病。关元、中极、中脘穴处肌肉平坦,适宜直刺和艾灸,灸之能培补先后天元气,加强针刺 效应。任脉、督脉起源于胞中,通调任督所选穴位均位于任督二脉,能散布人体先天之精至周身,通调全身阴阳。

 

指导老师意见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签名:



鲁ICP备05037268号-1 | Copyright by©2023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信息中心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