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承人姓名 | 杨晓琳 | 指导老师姓名 | 李勇 |
本月跟师临证(实践)主要病种(内容):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(或) 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,主要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、睡眠维持障碍、睡眠质量下降、总睡眠时间缩短以及日间残留效应(次晨头昏、嗜睡、乏力等),长期失眠可引起抑郁、焦虑、恐惧心理,严重影响身心健康,妨碍社会功能。李勇主任治疗失眠效果显著。 | |||
本月跟师心得体会(要求理论联系实际,不少于1000字。可附页) | |||
一:病因病机:《黄帝内经》称失眠为 “不得眠、不得卧、目不瞑”,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,卫气行于阳,不能入阴,阳盛阴衰,阴阳失交所致。人体生长发育的能量来源于脾胃,其功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,若暴饮暴食,宿食停滞,而生痰热,中焦受阻,痰热上扰,而生不寐,“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”。此外,情志不遂,肝郁化火,邪火上扰,扰动心神而不寐。亦有受恐易惊,心虚胆怯而夜不能寐者。指出劳逸失调伤神,久病体虚、心血不足、阴阳亏虚亦可致不寐。李勇主任认为不寐病位主要在心,同时与肝胆、脾胃、肾密切相关,临床应辨病位。不寐分有虚实,但是久病亦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候。 二:治疗经验: 重辨证、贵变通;临床上,因症状不同而有分肝火扰心、痰热扰心、心脾两虚、心肾不交、心胆气虚五种证型。肝火扰心常伴急躁易怒,头晕头胀,目赤耳鸣等; 痰热扰心常伴胸闷脘痞,泛恶嗳气,头重目眩等; 心脾两虚常伴心悸健忘,神疲食少,四肢倦怠,腹胀便溏等; 心肾不交常伴心悸多梦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,潮热盗汗,五心烦热,咽干少津,男子遗精,女子月经不调等; 心胆气虚常伴胆怯心悸,触事易惊,气短自汗,倦怠乏力等。李勇主任强调个体差异,临床注重辨证论治。在取基本穴位 :神门、内关、三阴交、安眠、百会、印堂的基础上,根据症候不同配穴,肝火扰心配四关; 痰热扰心配丰隆、曲池; 心脾两虚配足三里; 心肾不交配太溪、照海,艾灸涌泉穴; 心胆气虚配丘墟。患者取仰卧位,穴位以75% 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,取1. 5寸毫针,穴位常规针刺,以酸麻胀痛重等针感为佳,平补平泻; 并用电子针疗仪加以刺激,针柄接电针仪,两个电极分别连于印堂和百会、安眠(双) 和皮质下(双) ,采用疏密波,频率为2Hz/15Hz,电流强度为1 m A,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,每次20 min。以上治疗每次30 min,每周2~3次。结合多年临床经验,李勇主任指出,失眠常因心神不宁,阳盛阴衰,阴阳失交而起,治应交通阴阳,宁心安神,临床上以阴、阳跷脉及手少阴心经穴为主。“五脏六腑有疾,当取之原也”,神门为心之原穴,可宁心安神。失眠多从心论治,神门是最常用的镇心安神效验穴。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,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,可宁心安神,理气镇静。三阴交为肝、脾、肾三阴经的交会穴,可益气养血安神。安眠为治疗失眠的效验穴,临床常取得较好疗效。督脉为阳脉之海,总督一身之阳,百会为督脉穴,通过刺激百会可使“气至病所”,以至病变局部脉络通畅、阴阳协调、气血平和,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。印堂穴亦可镇静安神。临床研究指出,“百印调神方”治疗失眠疗效显著,其主方为针刺百会、印堂,配合电针治疗仪。重灸法、擅耳针;临床上李勇主任注重灸的运用,强调火以潜为贵,对于上盛下虚等火不归元之候常以引火归元灸,即以简易支架固定艾条于脚底处,对涌泉穴施以悬灸,以达到引火归元、调和阴阳的作用,对于失眠疗效显著。此外,李勇主任常用艾灸盒放置于腹部相应的穴位施灸,盒底可放针且不压针,以调理长期失眠引起的虚损症候。温针灸具有温通经脉、温阳益气的作用,李勇主任临床多取太溪、三阴交等穴加以温针灸,以达滋阴降火、温煦元阳、宁心安神之效。李勇主任临证在体针的基础上多配合耳针。《灵枢·口问》曰: “耳者,宗脉之所聚也”,耳廓分布有相当丰富的神经、血管及淋巴,通过刺激耳部穴位,可促进气血经络的循环,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,达到 “阴平阳秘” 从而改善失眠。临床常取神门(双) ,内分泌(双) ,皮质下(双) 。耳廓穴位常规消毒后,取1寸毫针常规针刺,以浅刺为宜,留针时间与体针相同。神门是镇静安神要穴,称之为 “神穴”,对神经衰弱性疾病疗效显著; 皮质下为调节大脑皮质功能的要穴,常用于治疗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; 内分泌穴通过调节内分泌系统,进而促进褪黑素的生成,从而改善睡眠; 以上三穴为李勇主任临床常用以治疗失眠的经验穴,结合辨证论治加减运用,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。 签名: 年 月 日 | |||
指导老师批阅意见(不少于100字):
签名: 年 月 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