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淄博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

健康热线:

0533-6433159 0533-3174036

《伤寒论》处方--桂枝汤

发布日期:2023-12-18 阅读:0

《伤寒论》载方113首,《金匮要略》载方248首,除去附方23首,实际为225首。两书重复方42首。原《伤寒杂病论》实际载方296首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吴翠珍,陶汉华,张宗圣.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[J].山东中医学院学报,1996(02):125-128.

《伤寒论》诸方具有辨证精辟,立法严谨,组方周密,配伍得当,选药稍简等特点,被后人称为方书之祖

从方剂药物组成数看,单味成方6首,两味组方11首;4味药最多,共24首方,占总方的21%3味药20方,占总方的17%5味药、7味药各17方,占总方的15%8味药以上仅占 4%;用药最多的14味,仅麻黄升麻汤1方。充分显示伤寒论具有药味少、药量大、效力专的组方特点。

 

桂枝汤:

12条:太阳中风,阳浮而阴弱,阳浮者,热自发;阴弱者,汗自出。啬啬恶寒,淅淅恶风,翕翕发热,鼻鸣干呕者,桂枝汤主之。

13条:太阳病,头痛、发热、汗出、恶风,桂枝汤主之。

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

桂枝(去皮)三两,芍药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(切)三两,大枣(擘〉十二枚。

桂枝:君药,解肌发表,散外感风寒。

芍药:臣药,益阴敛营。

生姜:佐药,解肌,温中止呕。

大枣:佐药,益气补中,健脾生津。

炙甘草:一为佐药,益气和中,合桂枝以解肌,合芍药以益阴;一为使药,调和诸药。

桂枝汤加减:

桂枝汤:桂枝(去皮)三两, 芍药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(切)三两,大枣(擘)十二枚

功用: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。

主治:外感风寒表虚证。恶风发热,汗出头痛,鼻鸣干呕,苔白不渴,脉浮缓或浮弱。

本方证为风寒伤人肌表,腠理不固,卫气外泄,营阴不得内守,肺胃失和所致。治疗以解肌发表,调和营卫为主。正如柯琴在《伤寒论附翼》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,乃滋阴和阳,调和营卫,解肌发汗之总方也。

 

桂枝加桂汤:

桂枝(去皮)五两, 芍药三两,生姜(切)三两,甘草(炙)二两,大枣(擘)十二枚

功用:温通心阳,平冲降逆。

主治:心阳虚弱,寒水凌心之奔豚。太阳病,误用温针或因发汗过多而发奔豚,气从少腹上冲心胸,起卧不安,有发作性者。

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,耗损心阳,心阳不能下蛰于肾,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,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、平冲降逆的作用。

 

桂枝加芍药汤:

桂枝(去皮)三两, 芍药六两,甘草(炙)二两,生姜(切)三两,大枣(擘)十二枚

功用:温脾和中,缓急止痛。

主治:太阳病误下伤中,土虚木乘之腹痛。

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、邪陷太阴、土虚木乘之腹痛,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,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。

三方皆为桂枝汤类方,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,故用桂枝汤和营卫、调阴阳。

 

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:

组成:桂枝(去皮)三两,甘草()二两,生姜()三两,大枣()十二枚,附子(炮,去皮,破八片)一枚。

功用:解肌祛风,兼温经复阳。主治太阳病,下之后,脉促胸满、微恶寒者。

 

桂枝附子汤:

桂枝(去皮)四两,附子(炮,去皮)三枚,生姜()三两,大枣()十二枚、甘草()二两。

功用:祛风温经,助阳化湿。主治伤寒八九日,风湿相搏,身体疼烦,不能自转侧,不呕不渴,脉浮虚而涩者。


鲁ICP备05037268号-1 | Copyright by©2023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信息中心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