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
医案记录(跟师□ 独立□)
患者姓名:吴振 性别:男 出生日期:1985.06
就诊日期:2022.09.04 初诊 发病节气:白露
主诉:鼻塞、流涕5天。
现病史:多在天气变化或受寒后出现头痛、前额胀痛、鼻塞、流涕,服用鼻炎康等药品,效果不显著。
既往史:既往患有额窦炎3年。
过敏史:无
体格检查:额窦区压痛,鼻道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,。
辅助检查:X线拍片显示额窦混浊,粘膜增厚
中医诊断:鼻渊
证候诊断:风寒犯肺
西医诊断:额窦炎
治 法:宣肺利窍,解毒排脓,扶助正气
处 方:取穴为攒竹、太阳、迎香、印堂、昆仑。于印堂穴向下平刺0·8~1·2寸,使酸胀感到达鼻部;于双侧迎香穴向斜上方鼻中隔平刺0·5~1·3寸,使整个鼻部酸胀;于昆仑、太阳两穴均直刺0·5寸。以上穴位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;于尺泽、鱼际两穴用捻转泻法;于气海、肺俞两穴用补法。
复诊:一诊症状减轻。
心得体会:额窦炎据其主要症状,当属祖国医学“鼻渊”。其发生与肺经受邪有关,并涉及阳明与太阳经。攒竹、太阳、迎香、印堂属局部取穴,宣肺通窍;昆仑为治头痛要穴,与攒竹均为足太阳经穴,属远近相配循经取穴;尺泽、鱼际泻热解毒,气海、肺俞补益正气。
签 名:
年 月 日
指导老师评语(不少于100字):
签 名:
年 月 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