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淄博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

健康热线:

0533-6433159

“浊”之现代认识

发布日期:2023-06-27 阅读:0

        郭明冬等指出,浊邪就是笔者常所说污秽浑浊之邪气。它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,像(浊)气、痰和饮、水与湿乃至瘀血等都可视浊邪。究其原因,或外感邪气,或内伤杂病,或脏能失调等都可导致浊邪的产生,其病理机制主气血津液运行失常,停滞并蓄积在机体各组织器官,从而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。

威等的观点同样认为“浊邪”与“湿邪”同类不同性但浊是湿的前驱阶段,这个阶段寒热未分,阳难判,随着病情的进展或依据患者体质的不,浊从寒化或热化,成为(寒、热)湿邪。

战丽彬等提出了脂浊的观念,主要是指脂代谢异常,包括摄入过多、输布失常和排泄不及等,脂质停滞于脉内、皮下或膏肓(分肉、肓膜、)所形成的病理产物。脂停于脉则称之为“血”,明确提出了“血浊”的概念,尽管与笔者构建的“血”理论相比略显片面,但这也是“血浊”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。不仅如此,战丽彬等又进一步强调,不能“脂浊”和“痰浊”混为一谈,对于防治现代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

雪梅则就血浊的症状进行了总结描述,主要包括体态肥臾,喜卧懒动,倦怠懒言,头目不利,胸脘痞,舌体偏于胖大,舌质偏黯,舌苔浊腻等。对于血浊理论体系来说,这是重要的补充和完善。

林等对血脉病的病机演变过程进行了:将血脉病的致病因素归结为痰浊,其形成原因在外为饮食不当,在内为脾失健运。随着痰凝浊聚,痰瘀互结,胶结血脉,其病机也不断演化,这也与笔者“浊碍血行”“浊损脉管”的病机理论相互印证。

另有研究则指出血浊作为新的致病因素,可多种现代疾病,有力地支持了“血浊”理论。如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原因之一是血浊;李佃贵等认为浊毒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;晏更加明确指出,许多慢性疾病,包括老年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动脉粥样硬化、冠心病等,都与血浊密切相关

纵观古今文献,尽管没有一人或一文确切而又系统的提出“血浊”理论,但很多都蕴含了血浊的理要素,为血浊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笔者从中或探寻血浊的来龙去脉,或辨析血浊的阴属性,或总结血浊的致病机理,或梳理血浊的传规律,或明确血浊的临床表现,或开创血浊的治疗方法,不仅如此,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,又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,系统地构建了血浊理论体系


鲁ICP备05037268号-1 | Copyright by©2023山东省淄博市中医医院信息中心版权所有